——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综述中国绿色时报6月18日报道(记者苑铁军蒋卫民)广西林业生态建设让石漠化尽显颓势。2011年与2005年监测结果相比,广西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45.3万公顷,占全国同期石漠化减少总面积的47%,是8个石漠化省(区)中石漠化面积减少最多的省(区),实现了石山区生态环境的稳步向好,八桂大地尽显石山增绿、群众增收、村在林中、家在绿中的动人景象。石山区生态环境稳步向好在与石漠化进行的战略性对决中,广西林业生态建设用脚踏实地换来了山青水秀生态美。近年来,广西林业部门以增加流域区森林植被、恢复治理区域生态功能为目标,采取生物治理措施,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开展了治理成效监测。
据2012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及近年来广西开展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定点监测结果显示,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石漠化面积大幅减少、石漠化程度逐步减轻、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的显著成效。根据全国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广西监测区岩溶土地面积833.4万公顷。与2005年第一次监测结果相比,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45.3万公顷,净减19%,占全国减少总面积的47%,是8个石漠化省(区)中石漠化面积减少最多的省(区);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增加42.6万公顷,净增22.8%;许多过去无森林覆盖的石漠化土地,变成有森林植被覆盖的潜在石漠化土地。石漠化程度正逐步减轻。
广西现有石漠化土地中,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27.5万公顷、56.6万公顷、99.9万公顷、8.6万公顷。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比2005年增加3.9万公顷,净增16.9%,中度、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比2005年减少9.2万公顷、30.5万公顷、9.4万公顷,土地石漠化向轻度转化。表明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石漠化土地的森林植被正逐步恢复,并将陆续变为潜在石漠化土地。在曾经多石少绿的石漠化地区,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广西岩溶地区林地面积511万公顷,比2005年增加了44.6万公顷。岩溶地区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52.4%提高到2013年的61.8%,增加了9.4个百分点。全区石漠化土地生态状况改善面积89万公顷,是继续退化面积18.1万公顷的3.9倍,改善面积远远大于恶化面积,治理速度大于破坏速度,实现了石山区生态环境稳步向好,山青水秀生态美成为石山区的真实写照。
汇聚多方力量共同治理石漠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自治区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研,解决石漠化治理工作实际问题。自治区林业厅党组将石漠化治理作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着力推进,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作为全区五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之一;出台《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项目的意见》,将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列为重点调研课题。每年,自治区林业厅都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项目建设任务列入各级林业部门绩效考评范围。
自2008年国家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广西通过整合林业工程项目,全面加快植树造林,极大地提高了综合治理成效。2006年-2013年,整合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80多万公顷,同时保护了310多万公顷生态公益林,使该地区森林覆盖率增加了9.4个百分点。广西通过持续开展石漠化监测,为科学治理石漠化提供了宝贵的依据。2011年8月,广西林业部门启动全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在查清石漠化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了石漠化治理的重点区域和地块,对石漠化防治效果作出科学评价,总结推广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成功模式。
林业部门在5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开展定点监测,对治理成效进行了不间断地评估。借助加快推进集体林改,广西活化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机制。
2012年,广西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区90%以上石漠化土地已确权到户并开展配套改革,集体林改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在石山区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广西通过积极探索治理模式,在石山区林业工程建设中探索出10多种混交造林模式并全面推广,总结出石漠化治理林业建设六字方针,即封(封山育林)、造(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管(林木管护)、沼(建沼气池)、补(生态补偿)、用(资源利用),建立了100多个治理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广西通过鼓励发展新型清洁能源,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截至2012年底,全区岩溶地区建设沼气池292.7万座,沼气入户率达52.2%,有效减少了薪材使用。
发展林业产业有效巩固治理效果在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广西林业部门始终坚持生态治理与发展林业产业有机结合,通过打造石山特色林业生态产业,有效巩固了治理成果。近年来,田阳县把石漠化治理与引导农民脱贫致富有效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以竹子、苏木、任豆树等为主的种植业,加快石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田阳县五村乡大路村人均耕地面积仅0.8亩,农业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竹子。目前,全村种植竹子6400多亩,人均竹林5.6亩,全村靠种竹子、竹编年收入超过86.8万元,人均竹业收入800多元。
依靠竹业,大路村基础设施不仅得到改善,全村258户都已建起新楼房。自实施石漠化治理以来,田阳县竹子种植面积近6.5万亩,全县每年为果菜业提供400多万只竹制包装筐及泥箕、泥筐。部分竹材售给造纸厂做原料,每年竹业产品收入超过2000万元,按岩溶区总人口14.2万人计,人均收入140元。忻城县石漠化面积超过135万亩,占全县石山面积的54.2%。
通过在石漠化的荒山、石山脚下大力发展金银花,全县先后建立6个千亩以上的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基地内178户农户仅金银花收入超过5000元。目前,忻城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金银花鲜花8000多吨,产值1.2亿元。凤山县是广西面积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石漠化成为凤山县首要的生态问题。
通过发展核桃产业,作为解决石漠化地区生态问题和群众增收脱贫问题有机结合的重要生态扶贫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凤山县种植核桃面积将达21万亩,石漠化地区户均拥有1亩至2亩核桃,达产时,全县核桃产量将达3.6万吨,产值6亿元,加工升值超过15亿元。
本文关键词:NG.体育,ng体育官网入口下载,NG体育app下载入口,NG28·南宫体育,ng体育官方下载地址
本文来源:NG.体育-www.js696.net